库存周期是指经济中厂商生产过剩时形成存货现象,并通过减少生产来进行短期调整周期. 它由经济学家约瑟夫·基钦于1923年提出,基于对和英国1890年到1922年利率、物价、生产和就业等统计数据研究。
观察库存周期指标包括库存和需求. 我们通常使用国家每月公布“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”数据来观察名义库存变化. 另外,PPI同比数据可以较好地指示需求变化. 此外,我们还可以使用“制造业PMI新订单-PMI产成品库存”来大致反映制造业需求缺口.
库存周期根据需求和库存涨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被动去库存、主动补库存、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。库存管理系统
我们认为需求周期可以视为库存周期领先指标,库存管理系统并且库存回补力度和时长与需求回弹力度有一定关系. 因此,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判断下一需求回弹力度,可以帮助我们库存走势.
当前国内经济出现了较长时期需求相对不足现象. 在未来一段时间,工业品价格有可能会再次经历持续负增长过程。这一现象与2012年至2015年供给侧改革有关,当时工业和地产供给过剩,需求相对不足特点明显. 我们认为,当前国内人口见顶、地产供需格局转变以及国际上“修昔底德陷阱”对贸易和科技发展带来压力,可能导致我国“过剩经济”特征延续. 因此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产出缺口可能偏低,物价中枢可能下移.
根据需求对库存周期领先作用,我们预计下一需求回弹力度可能不强. 相应库存回补力度和时间可能也较弱。我们可以参考2013年至2016年库存周期,该时期名义库存峰值较低,补库时间仅为12个月,明显短于历史平均水平.
库存周期与需求周期密切相关,需求周期可视为库存周期领先指标.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,我们认为下一需求回弹力度可能不强,库存回补力度和时间也可能偏弱。这对未来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有重要影响. 因此,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需求和库存变化,以做出合理经济和决策. 。